2024年6月18日 創新之翼,藝術之魂,恩典之光,分享之泉
帶一個聚會容易嗎?對我而言,帶一個查經的聚會完全沒有難道。但要帶一個參加者是下班後來,有些還未吃晚飯,聚會的內容、形式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參加者將有什麼能使他們更認識神,能帶回家及能 (一生) 使用則更好。
因為在不久之前,在公司團契學了一種中文藝術字。這種藝術展要寫得好,並不是先利其器,而是把從前如何寫毛筆中文的撇辣橫鈎、毛筆手法及中文筆畫等要一併捨棄。即重新開始用新的思維、新的筆畫、新的風格來寫中文字。這種字體其實是用了西方揸筆方法、不按筆畫寫出中文字。這是一種創新法則。而作為推動創新的我,不但鼓勵在工作上創新,同時亦希望把創新思維推廣到聖經學習上面,當然學習聖經不是說要把從前所學的完全捨棄,而是從多角度重新思考經文的前言後語及箇中的意思。
「工程及建造業福音團契」(ECEF) 在2024年6月18日晚上有幸邀請到Polly老師和Wendy老師一起教大家學寫美術字。感謝主,看到大家都非常享受學寫美術字的過程,各自寫上自己喜愛的經文,將來可以鼓勵自己,亦可製成賀卡,送贈別人,非常有意思。
寫完字和大家分享了一段經文馬可福音四章35至五章20。經文講述耶穌跨越加利利海到達格拉森。可四35-41描述
1. ”我們渡到海那邊去“ 代表耶穌是有目的,而門徒則有了目標。
2. 在跨越加利利海的時候遇到風浪 - 既然是神要去的方向,為何會遇到風浪?如果我們在事奉中遇到挫折,我們的心態如何?
3. 但有沒有想過為何會出現風浪?
4. 為何經文採用了「斥責」這兩個字?「斥責」這兩個字是針對人物還是死物還是自然界的現象?
5. 耶穌到了格拉森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趕鬼入豬群,醫治療被鬼附的人, 接着便返回加利利西岸。耶穌這旅程是否不cost-effective?耶穌為何要這樣做呢?
6. 被鬼附的人問耶穌可否跟隨祂,但耶穌拒絕。經文述說這位被醫治好的,就在加利利東岸(即外邦人區)到處見證耶穌。
這兩個故事在馬太福音路加福音是在同一張經文,在馬可福音則分別記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那麼這兩個故事是兩個故事還是是一個故事呢?
我們查考可四35-41,一般只會針「門徒的信心」。
我們查考可五1-20,一般是針對耶穌趕鬼的能力、外邦人反對耶穌之類。
格拉森的人養豬,所以是一個外邦人聚居的地方。重現代的詞彙,當時耶穌是做跨文化工作或宣教工作。而被鬼附的信了主之後,承接了福音的棒,繼續傳揚耶穌。
那麼風浪,又是什麼?如果斥責是針對撒但風浪,就是撒旦所興起。即撒但想阻止耶穌到格拉森。門徒沒有信心即門徒沒有信心面對撒旦的挑戰。
不知道大家從前有沒有這樣想過這兩段經文的關係又或者從這個角度去思想經文?這只是一個例子,希望大家在未來都可以以更多的角度讀經、查經,一起努力認識我們的主。每日更新而變化中的更新就是更加成熟,更有主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