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创新之翼,艺术之魂,恩典之光,分享之泉
带一个聚会容易吗?对我而言,带一个查经的聚会完全没有难道。但要带一个参加者是下班后来,有些还未吃晚饭,聚会的内容、形式则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参加者将有什么能使他们更认识神,能带回家及能 (一生) 使用则更好。
因为在不久之前,在公司团契学了一种中文艺术字。这种艺术展要写得好,并不是先利其器,而是把从前如何写毛笔中文的撇辣横钩、毛笔手法及中文笔画等要一并舍弃。即重新开始用新的思维、新的笔画、新的风格来写中文字。这种字体其实是用了西方揸笔方法、不按笔画写出中文字。这是一种创新法则。而作为推动创新的我,不但鼓励在工作上创新,同时亦希望把创新思维推广到圣经学习上面,当然学习圣经不是说要把从前所学的完全舍弃,而是从多角度重新思考经文的前言后语及个中的意思。
「工程及建造业福音团契」(ECEF) 在2024年6月18日晚上有幸邀请到Polly老师和Wendy老师一起教大家学写美术字。感谢主,看到大家都非常享受学写美术字的过程,各自写上自己喜爱的经文,将来可以鼓励自己,亦可制成贺卡,送赠别人,非常有意思。
写完字和大家分享了一段经文马可福音四章35至五章20。经文讲述耶稣跨越加利利海到达格拉森。可四35-41描述
1. ”我们渡到海那边去“ 代表耶稣是有目的,而门徒则有了目标。
2. 在跨越加利利海的时候遇到风浪 - 既然是神要去的方向,为何会遇到风浪?如果我们在事奉中遇到挫折,我们的心态如何?
3. 但有没有想过为何会出现风浪?
4. 为何经文采用了「斥责」这两个字?「斥责」这两个字是针对人物还是死物还是自然界的现象?
5. 耶稣到了格拉森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赶鬼入猪群,医治疗被鬼附的人, 接着便返回加利利西岸。耶稣这旅程是否不cost-effective?耶稣为何要这样做呢?
6. 被鬼附的人问耶稣可否跟随祂,但耶稣拒绝。经文述说这位被医治好的,就在加利利东岸(即外邦人区)到处见证耶稣。
这两个故事在马太福音路加福音是在同一张经文,在马可福音则分别记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那么这两个故事是两个故事还是是一个故事呢?
我们查考可四35-41,一般只会针「门徒的信心」。
我们查考可五1-20,一般是针对耶稣赶鬼的能力、外邦人反对耶稣之类。
格拉森的人养猪,所以是一个外邦人聚居的地方。重现代的词汇,当时耶稣是做跨文化工作或宣教工作。而被鬼附的信了主之后,承接了福音的棒,继续传扬耶稣。
那么风浪,又是什么?如果斥责是针对撒但风浪,就是撒旦所兴起。即撒但想阻止耶稣到格拉森。门徒没有信心即门徒没有信心面对撒旦的挑战。
不知道大家从前有没有这样想过这两段经文的关系又或者从这个角度去思想经文?这只是一个例子,希望大家在未来都可以以更多的角度读经、查经,一起努力认识我们的主。每日更新而变化中的更新就是更加成熟,更有主意形象。